首页 > 无影不欢 > 《真正的人》
2012
10-16

《真正的人》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赛德克·巴莱》

 

在影片热映期,看到微博上好评如潮,因为身体原因我强忍着没有去影院观看。后来,SP同学下载了高清版本,比我先看了。只记得他周末坐在电脑前,看了好长好长时间才把影片看完。看后他说,是部好电影,值得认真看看,就是有点残忍和血腥,你可以以后再看。我当时怀孕已近7个月。

在孕期接近36周的时候,我们回到了老家。

百无聊赖之际,我想起了《赛德克·巴莱》。打开才知道这竟是一部接近4个小时的巨长影片,分为上下两部。因为身子的日益沉重,我一般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太久便要起来活动活动,以减轻腰酸背疼。打开影片的当时心想:先看看吧,累了改日再接着看。意外的是,这一坐下,竟一口气看完了上部《太阳旗》。下部《彩虹桥》的2小时也是一气看成。那些杀戮的场面是有些血腥,却不让人厌恶,只觉得历史很多时候就是真实得这样残酷。

《真正的人》 - 第1张  | 寻

灵魂的自由 信仰的价值

说实话,对于这种本土气息浓厚的部落族影片,说着一口完全类似外语的当地土著语言,刚开始,实在不能吸引多少现代人。影片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台湾的“雾社事件”。赛德克·巴莱族部落首领莫纳·鲁道带领族人奋勇抵抗日本人统治,最终以几近灭族的惨烈代价发动了一场失败的起义。影片展示的正是这次反抗的悲壮与残忍:妇孺们为了不拖部族男人们的后腿,纷纷上吊自杀;男人们,则以少对多,以落后的自制武器对先进的战争机器,展开了一场明知不可能赢也要向死而战的捍卫尊严与信仰的反抗战争。

自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给日本,中国人就开始了漫长的抵抗日族侵略与统治的历史,尤其到了二战时期,这种反抗与战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诸多的历史影片中,表现中国人誓死抗日壮举的也比比皆是。生于大陆长于大陆的我们,更是从小就被类似《地道战》模式的爱国抗日影片熏陶着,虽然双方力量悬殊大了些,斗争艰难了些,牺牲有时候也大了些,但最终都是我方以聪明智取获胜,日方被灰溜溜地痛扁了一顿。

小时候看那些电影,只觉得酣畅淋漓,过瘾至极。现在再要翻出来看看,相信大多数的我辈们忍不住都要笑场了吧。同样展现的是抵制外族侵略的抗日题材,为什么《赛德克·巴莱》可以让现在的我们看着看着竟会起一身的鸡皮疙瘩,一种不好受的滋味难以言喻,而且,最关键的是,你不得不肃然起敬。

我想,这源于影片的立足点。它并不是站在高高的民族主义立场,来宣扬家国的威严与重要性,暗示小我牺牲的正义与必要性,而是完全回归到人的本性,回归到灵魂与信仰对于人之为人,部落之为部落,所以绵延不断的根基。《赛德克·巴莱》剧本在2000年完成的时候,名称为《真正的人》。正如影片导演魏德圣在《看见》栏目中接受柴静采访时所说的,“灵魂的自由与信仰的价值”。

赛德克·巴莱人相信族人死后都是要回归到灵魂的归属地彩虹桥的,其先决条件是面对侵略,你要奋勇杀敌,以敌人的头颅来祭祀先祖的灵魂,从而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毕生坚守作为猎人的使命:守住围场。猎人失去了猎场,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和信仰,没有后者,生命便是可以随时舍弃的。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理解起这样的文明与道义,似乎有些困难。但是它是那样一个古老部落世世代代繁衍的精神支柱,你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不尊重。彩虹桥是赛德克·巴莱人灵魂回归自由的圣地,是他们生之守护、死之向往的天堂。生命是短暂的桎梏,灵魂的自由才是永久的栖息。

所以,影片展示的不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的家国利益与民族道义,反抗外族侵略是为了守护我之为我世代相传的价值与信仰。

 

浪漫的疯子

再来说说导演魏德圣。

看了柴静在《看见》中对他的采访后,加深了我对这个导演的喜欢与拥戴。《赛德克·巴莱》耗资7亿台币,魏德圣倾尽全部家当包括中间拍摄《海角七号》赚来的所有资金,另外负债累累来拍摄这部影片。柴静问,你怎么敢?你同事都说你是疯子。魏德圣说,我觉得是浪漫,你不觉得浪漫吗?

这是个可爱的男人,是位可敬的导演。

从2003年筹备拍摄《赛德克·巴莱》,到2012年上映,历时9年。期间,身为导演和编剧,魏德圣遭到种种质疑,说这是一部过于本土化的影片,又没有明星大腕,不会有市场的,擅于算计的商人们怎肯给他投资!拍摄期间,资金短缺到买不起影片拍摄要用的子弹;发不起摄制组的工资;下雨了,他亲自挖沟通水;家里的债务只能让怀孕的妻子签字…..影片杀青的那一天,魏德圣终于忍不住流下来男儿眼泪。他说,他为自己感到骄傲。

魏德圣在写作剧本的艰难时刻时,把自己想象成莫纳·路道,咬紧牙关也要证明给那些投资客们看看:你们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我要证明比你们更强。所以,影片中,莫纳·路道的英雄气概很多也是魏德圣在现实困境中被逼出来的愤怒之气的投射。

 

好自为之

联想大陆的那些所谓“功成名就”的导演们,有几个有这样的胆识与魄力!整天把对电影的执着、把对观众的真诚挂在嘴边当口号喊,别说是负债了,你让他拿出自己的家当来拍电影试试?竟是一个比一个会忽悠,却一个比一个虚伪,拍出来的影片也一个赛一个二逼,只有更蠢,没有最蠢。

最烦那些导演们动不动就声泪俱下地控诉国内的电影审查制度,仿佛一个个天天被拔光了衣服搜身的妓女般委屈。哪里没有审查制度?《赛德克·巴莱》中最遭诟病的便是诸多赤裸裸的杀戮镜头,还有那些死难的儿童妇女们。魏德圣说,没办法,这就是历史,我只能在不违背历史的情况下尽量挖掘人性和艺术性。

即便保守如伊朗,人家导演不照样拍出了《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国内电影的审查制度固然愚蠢不合理,可是导演们也不应该誓将愚蠢进行到底。说到底,还是被钱迷了眼睛和心,把拍电影当作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非日日标榜的执着于艺术。

 

最后编辑:
作者:wxkitty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