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书不智 >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2012
03-30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偶然读到梁晓声的文章《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之后一直念念不忘,由此便也引发起自己对于所谓“平凡人生”的点滴思考来。

文章中有个大一的男孩,信誓旦旦地说,倘若自己活到35岁以上的年纪仍没能脱离平凡,那就自杀去。梁先生问他何谓不平凡?他答,“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梁先生的行文方式,读起来很有一种民国时代的感觉,那种在半白话半文言之间的语气,颇有些鲁迅遗风的感觉。或许是自己寡闻,之前没有读过梁先生的其他文字,他本就是这样的行文风格;也或许,梁先生就此篇文章所探讨的话题故意选择了这么一种表达方式,以便可以像五四时代那样郑重地思考起社会和人生来,也未可知。“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在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的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尤其广告兜售几乎随处可见……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

梁先生真实地列举了当今社会“不平凡人生”的种种,几千年来似乎都没有摆脱“五子登科”的逻辑: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倘若男人,当然还要女子……扪心自问,现代人口口声声叫唤的亚历山大,哪一个不是被这“五子”所累还浑然不知?更可悲的是,有的人甚至还会反问,倘若不为房子车子票子,那人生到底该为哪般而活?

 

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便是当今中国文化的“反动倾向”,它是一种集体的狂欢与迷失,实在怪不得哪个个体。一来,大众媒介对于“所谓成功”的肆意兜售与鼓吹,谁终于摆脱了平凡,成为了英雄,而谁又窝囊地注定一生平凡,沦落为狗熊;英雄与狗熊成为当今社会的二元论;二来,“俨然是以代表文化的文化人和思想特别与时俱进似的的知识分子,话里话外地帮衬着造势,逻辑就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多好的时代!许许多多人不是已经争先恐后地不平凡起来了吗?你居然还平凡者,你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然后,梁先生通过介绍自己与几位外国朋友的对话,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为何在国外,很多人甘愿过一个平凡的人生,而在国内,我们却这样惧怕平凡?其根本原因是:国情不同,在中国,几千年来,当普通百姓实在是太难了。

读到此处,心中不免生出悲凉来。更加悲凉的是,梁先生说,“正如开篇那名学子的话……想那学子,必也出身寒门,其父其母,必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然,断不至于对平凡那么的恐慌。”几乎要哭了出来,人生在此展现的,并不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豁达,而是“因为懂得所以要摆脱”的钻营。梁先生是如此洞察人心却又不留情面。

想想我辈。打小最不能容忍的也许就是将来长大重复父辈的生活,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忍辱负重。因为我们清楚地了解知道那生活中的心酸甚至窝囊,所以打心底里渴望挣脱。而当看似终于摆脱了父辈终身劳作的辛苦时,却也不知道究竟该过着怎样的人生,于是被所谓的社会主流价值裹挟着,开始拼命地追逐起“五子登科”来,仿佛只有那样,才能真正地扬眉吐气起来。难以想象,我们竟然是集体地从小受气、长大了要拼命扬眉的社会。“最终往往的,对他们的不平凡的评价总是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一种穷怕了的国家经历的文化方面的后遗症。”

其实我也很难说清楚这篇文章为何打动了我,或者他道出了我的恐慌,或者他揭开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穷怕了”的伤疤,更或者,他为自己身为一个平凡者找到了平凡的理由。作者站在芸芸众生、苍生、百姓、人民、公民的高度阐述了平凡人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意义,而作为其中之一的个体读者,他让我思考了平凡人生的生之本身。即便在这个凡人都艰难的国度,生之本身都该是喜悦的。

 

 

 

最后编辑:
作者:wxkitty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有 1 条评论